查看原文
其他

已婚男人温子仁为啥不行了?

洞穴俱乐部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2-05-16

编辑:脑蛋黄
*本文剧透预警

最近几天,那个男人终于回来了。
 
没错,说的就是“N过家门而不入”的温子仁。
 
 
五年了,整整五年,影迷俨然是盼成了一块块望夫石。而他却处变不惊地一边忙着搞大制作,一边又跑去结了个婚。
 
对于亲自创建的招魂宇宙,他放心让迷弟团接手,自己乐呵呵地当起了甩手掌柜,眼睁睁看着剧集潦草收尾,愣是树起了“温子仁监制,必属烂片”的招牌。
 
好在今年终于等来了他亲自导演的新作——《致命感应》
 
这部片子映前造势挺大,预告片噱头也不小,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次是爱奇艺和HBO max同步上映,但意料之外的是评分却很是一般。
 
 
怎么?结了婚的男人真的就不行了吗?
 

 
仔细看看,这次的编剧团队还有点甜,最瞩目的当属温嫂英格丽·比苏。据说《致命感应》的灵感就是俩人在家里沙发上聊出来的。
 
 
也许因为温导正处于新婚燕尔期,所以这次的故事竟然意外地充满了“人文关怀”。
 
比如:家暴问题。
 
女主回到家,怀孕的她被体内暴躁的胎儿折磨得疲惫不堪。但冷漠的丈夫不仅不关心她,还指责她为何总习惯性流产,保不住胎儿。
 

一番推搡争执之后,她被暴怒的丈夫猛推到了墙上,以至于后脑勺都被撞出了血。
 
 
再比如:未成年性侵。
 
女主的妹妹夜潜康复医院,只身一人拿来了女主的身份资料。这时,她和母亲才发现,这个领养来的姐姐的亲生母亲竟然是位15岁的少女,而这位少女怀孕的原因则是因为性侵。

可因为不能流产以及无法承担养育责任,所以女主的生母只能含泪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了康复医院的医生。
 
 
还比如:连体婴儿的生死取舍。
 
二十多年前,一家康复医院里,尚且年幼的女主正在治疗后背上长出的肿瘤。但确切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肿瘤,它着头发、牙齿、肌肉以及骨骼,可以说,是与女孩共生的畸形连体双胞胎。它有独立意识,却不能独立生存,因为他与女主共用一个大脑。
 

女主要是想要活下去,只能选择切除它。


我们再回到故事线本身。

被丈夫家暴后的女主开始出现各种幻觉,梦里的鬼影挥之不去,频繁行凶,而她每次就如身在现场,看得到全部过程。
 
 
女主的妹妹卖力协助女主解开疑团,恐怖片里向来没啥用的警察继续延续传统,乱中添乱。
 
 
但在最后,一切怪力乱神又落回了“以人为本”,原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鬼怪,一直以来,作恶的就是当年未被完全切除,被封进头盖骨的那个肿瘤。
 
 
本来女主可以忘了一切平安长大,可直到被丈夫家暴,后脑勺撞到墙壁,裂开了口子……
 

 
观众对于《致命感应》普遍的反响总结一下就是:有质量,但不恐怖。
 
但这可不是什么夸赞,毕竟恐怖片不恐怖就犹如吃螺蛳粉却闻不到酸笋味儿——这不是忽悠人吗?
 
那为啥没有那么恐怖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温子仁这次没有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敢为人先地搞搞新探索,而是走起了复古路线
 
他大比例注入了一个已经过时的元素——“肉体恐怖”(Body horror)。
 
从有恐怖片开始,变异、扭曲、腐烂的身体,一直是重要意象,毕竟没有什么能比不正常的人类更能吓倒正常人。
 
《异形》
 
早期改编文学文本的《科学怪人》《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德古拉》,就将前一个世纪或更早的传说影像化。拼凑起来有生命的人体器官碎块,阴晴不定的精神病患者,昼伏夜出、长生不死的吸血鬼,这些形象都一定程度上勾起了普通人心中对于未知类人物种的最大恐惧
 
 
1968年,乔治·罗梅罗拍出的《活死人之夜》,更是用虽死犹生的丧尸,吓哭了在分级制度尚不完善的美国影院观影的青少年。
 
“丧尸片之父”乔治·A·罗梅罗
 
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元素更是大面积铺开,到处是“砍杀电影”“超自然恐怖片”以及“科幻恐怖片”,一时间,怪人异兽称霸银幕,怪奇物语成为时代特色。
 
大卫·柯南伯格作为时代猛男,率先降生了鲜血淋漓的《灵婴》,然后又是爆炸的脑袋,满身脓血的《变蝇人》,这些无法无天的变态,在电影里将道德的身体融化,变成恶心而浪漫的精神产物。
 
《夺命凶铃》
 
可是,时间长了,身体组合毕竟有限,所有怪模怪样,在无尽的翻拍后,最初的隐喻也变得寡淡,“肉体恐怖”很快失效了。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描神画鬼,本可以专靠神思,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所以,当蒙面唱将盖博瑞揭面后,观众心里对于未知恐惧的预期骤降。是个人的话,那有啥可怕的,毕竟哪有美国警察不敢杀死的人嘛!
 
监狱杀人那段,确实过瘾,但完全不吓人
 
而在当今审美下,肉体如果要恐怖,就要在常规的身体破裂时,让观众感同身受这种疼痛,所以最好是瞬时性的,不能露面太久。毕竟当你盯着小怪兽看了二三十分钟的打戏后,再被它的形象吓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恐怖指数稍逊的第二个原因则是血腥程度不够。

纵使看了爆浆原版,也真心觉得血浆量还是用得客气了。砍杀时刻最多就是“胳膊肘往外拐” “头颅转体360度” “拇指扣人眼珠子”这种水平。
 
 
而且单人KO速度过快,几乎是一击致命,观众甚至来不及感受人类作为无助个体被虐杀的残忍感就快进到了警察的全军覆没。
 
 
所以,《致命感应》既达不到《招魂》里那种极致的心理恐怖
 
 
也够不上《电锯惊魂》里的千奇百怪的刑具带来的血腥感和对人性考验的虐痛感
 
 
它处于一个中间摇摆的位置,不论是更害怕哪种恐惧的观众都没法做到百分百投入。
 
除了视觉效果,故事细节也经不起推敲,逻辑漏洞更是让人忍不住跳戏。
 
看见女主小时候是小麦,已经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一开始见了男警察就跑的盖博瑞凭啥最后就能血洗警察局?为啥女主的妹妹能三更半夜毫发无伤地往返于废弃康复医院?
 
 
以及最后莫名的温情向结局,也是处理得很突然,仿佛在看北美《唐山大地震》。
 
 
当然,在影片基本稳走的情况下,这些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这片如果是其他小导演拍出来的,那完全可以买账。
 
但因为是温子仁,不免让人失望。


 
当然,大部分国内观众感到恐怖成分不够的最大原因,当然是看引进片最害怕的两个字“删减”。
 
天朝特供版只能说是惊悚片,删减掉的镜头除了让视觉效果大打折扣,剧情也不够流畅,所以在有能力支持正版的前提下,最好还是去看无删减原版才够刺激。
 
那么除了删减,温子仁这次真的拉了吗?
 
其实在描述《致命感应》时,温子仁已经说了他真正的目的:致敬自己长大以来曾经爱过的那些传统恐怖片。
 
这就说得通了,80s的恐怖美学主流就是娱乐向,极致的艺术化不重要,人性恶的深度也甭提,恐怖更可以玩味,很多形象成为浮夸的流行文化符号。
 
上:《猛鬼街》弗莱迪  下:《瑞克和莫蒂》弗莱迪
 
如果连看几晚恐怖片都没被吓倒,那不是因为练胆练出来了,而是你学会了预判它的预判。
 
毕竟看恐怖片,不能有预设,不能你觉得,因为一定会落空。
 
你以为这次又是招魂驱魔?不,这次是复古科幻动作搞笑片。
 
 
抱着游戏怀旧的念头去看,会发现除了不吓人以外,这部电影的复古气质确实行云流水。而在技术层面,无论是镜头的调度,荷尔蒙飙升的动作场面,沉浸感的配乐,也都整得手拿把攥。
 
搞过大制作,再回来拍小成本,就是杀鸡用牛刀。
 
总之,说温子仁拉了,言之过早。这次只是积蓄已久的期待,和创作者当下的意愿擦肩而过了而已。
 
毕竟自从《电锯惊魂》以来,温子仁的名字在这个时代的恐怖迷心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他电影的气质,他串联宇宙的概念,就是21世纪的气质和操守。具体而言,就是一个喜欢看恐怖片的宅男的气质和宏图。
 
 
相比于前辈,他没有那么强烈的风格化,不是艺术大师,也没有表达深邃的思想,更不是思想型导演。他一直对各个类型均有探索,并没有纯粹地只拍恐怖片,但他确实是受到前人大量滋养的一个迷影导演。
 
他把恐怖片过往积累的元素,在这个时代继续推进,得到了最大多数人的尖叫。
 
婚了,但还没昏,他的恐怖创造,依然可以让我们兴奋。
 
在《电锯惊魂》十周年重聚,温子仁和他的好搭档雷·沃纳尔回忆往昔时,两人像孩子一样兴奋,提问者一个问题,他俩就滔滔不绝地嗨聊。
 
 
这两个来自澳大利亚电影艺术学院的小年轻,在大家都研究伯格曼时,他们却疯狂地看各路恐怖片。
 
 
在惨绿年华里,胡思乱想,鼓捣恐怖机关的设计,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写下了冥冥中注定的《电锯惊魂》的剧本,又像两个乡巴佬一样,勇闯好莱坞。
 
 
也许现在,他处在的位置迫使他要考虑的东西变得更多,也有可能创作者已经从满脑子鬼主意的年轻人,变成婚后温顺的中年人。
 
更也许关于恐怖,温子仁已经意不在此了。


设计/视觉:LVV




#推荐阅读#



让他吓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